潛江深化農村產權交易改革 激活鄉村振興“一池春水”
田畦織錦繡,新草吐芬芳。初夏時節,王場鎮呂垸村2100畝洲灘灘田壟間,玉米嫩芽在江風中搖曳生姿。村民呂葵良作為這片土地的新“東家”,以每年83萬元的承包價中標,較幾年前每畝60元的超低價格,土地身價翻了近7倍,成為我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改革的生動縮影。
過去,呂垸村洲灘田因管理無序,長期以低價承包給農戶,甚至出現集體資源被強占的情況。轉機始于2018年,王場鎮被列為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,呂垸村率先開展清產核資,明確2100畝灘田權屬歸村集體,并重新公開發包。
通過市產權中心平臺規范交易,承包款不僅可以用于退還村民舊合同款、分紅,還可以為村級基建和公共服務注入活水。
呂垸村黨支部副書記呂柳坤介紹,如今太陽能路燈照亮村道,健身器材豐富生活,加固的堤岸守護豐收,村民切實共享改革紅利。
而呂垸村的變化并非個例。張金鎮化家湖村158.41畝農田以63萬元高價發包,遠超31.68萬元的攔標價;仁合橋村75畝耕地三年發包項目,以36萬元成交,為村集體增收18萬元;積玉口鎮鄖府新村廠房項目通過公開招標,節約資金4.7萬元……一系列數據見證改革實效。
自市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運行以來,已完成市、鎮兩級交易2758宗,交易金額超12.44億元,為村集體增收節支近5000萬元。我市構建市、鎮、村三級聯動交易體系和信息服務平臺,拓展13類交易品種,創新線上線下雙軌交易模式。線上升級電子評標系統,實現全程智能監管;線下提供一站式服務,降低企業成本,激活農村市場活力,走出“資源增值-收益反哺-鄉村發展”的良性循環之路。
過去,呂垸村洲灘田因管理無序,長期以低價承包給農戶,甚至出現集體資源被強占的情況。轉機始于2018年,王場鎮被列為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,呂垸村率先開展清產核資,明確2100畝灘田權屬歸村集體,并重新公開發包。
通過市產權中心平臺規范交易,承包款不僅可以用于退還村民舊合同款、分紅,還可以為村級基建和公共服務注入活水。
呂垸村黨支部副書記呂柳坤介紹,如今太陽能路燈照亮村道,健身器材豐富生活,加固的堤岸守護豐收,村民切實共享改革紅利。
而呂垸村的變化并非個例。張金鎮化家湖村158.41畝農田以63萬元高價發包,遠超31.68萬元的攔標價;仁合橋村75畝耕地三年發包項目,以36萬元成交,為村集體增收18萬元;積玉口鎮鄖府新村廠房項目通過公開招標,節約資金4.7萬元……一系列數據見證改革實效。
自市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運行以來,已完成市、鎮兩級交易2758宗,交易金額超12.44億元,為村集體增收節支近5000萬元。我市構建市、鎮、村三級聯動交易體系和信息服務平臺,拓展13類交易品種,創新線上線下雙軌交易模式。線上升級電子評標系統,實現全程智能監管;線下提供一站式服務,降低企業成本,激活農村市場活力,走出“資源增值-收益反哺-鄉村發展”的良性循環之路。
2025-05-30 關注: 來源:潛江資訊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