逐“綠”而行 繪就低碳生活新畫卷
春分時節,氣溫回暖,百花島上繁花似錦;走進“活化石”水杉林,解密“水鄉園林”;到返灣湖國家濕地公園,看“云夢縮影 候鳥天堂”……初春時節的潛江,恰似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彩畫,生機盎然,向世人展示著水潤潛城的美麗與神奇。

潛江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位于總口管理區陶河嶺辦事處,每日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達600噸,為全市提供可再生能源,每天可發電25萬度。通過焚燒發電和資源回收,實現了生活垃圾減量化、無害化和資源化。
一直以來,我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之路,節能降耗、垃圾分類和綠色出行等方面治理成效顯著,高顏值生態宜居城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,綠水青山成為全市人民的“幸福不動產”。
節能降耗:“智慧”與“行動”并進 守護綠水青山
近年來,在工業領域,全市掀起了一場節能改造的熱潮。
位于北門曹禺公園梅苑的充電站是超級快速汽車充電站,可同時供16輛車充電。目前,我市已布局多座超級快充站,如潛陽中路、東荊花園、百里長渠等站點,單樁最大功率達360kW,充電速率較普通樁提升8倍。
“我們一直積極響應政府號召,致力于工業節能改造,引進了先進的節能技術和設備,對生產流程進行了全面優化。過去,我們的生產能耗較高,資源利用效率也有待提升?,F在,通過智能化設備和節能工藝的應用,不僅生產效率大幅提高,單位產品能耗較之前降低了約20%。這不僅為我們節約了生產成本,更是為環保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。”潛江新億宏有機化工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張龍基介紹。
除此之外,在建筑節能方面,我市摸索出一套獨具特色的方法與策略。在新開發的天恩·杰座小區,記者了解到,這里的每棟建筑都嚴格按照建筑節能標準進行設計和施工,以“滲、蓄、凈、用、排”為核心理念,通過透水鋪裝、下沉式綠地和雨水收集系統,實現雨水資源化利用,減少內澇風險,打造可持續社區。
“從外立面的保溫材料選擇,到屋面的隔熱處理,再到屋內節能燈具和節水器具的配備,我們都精心考量。”該小區建筑工程師表示,“這樣的設計讓居民在入住后既能享受舒適的居住環境,又能明顯感受到較低的能源消耗。同時,我們在小區的景觀設計中,也充分考慮了雨水收集和自然通風等因素,進一步提升了整個社區的生態性能。”
同時,我市鼓勵企業利用余電上網政策,將生產過程中的余電上網銷售,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。在竹根灘鎮的工業園區,記者看到,多個分布式能源項目如太陽能光伏發電設施隨處可見。據介紹,分布式能源項目的建設,有效解決了企業的部分用電需求,減少了對外部能源的依賴,為我市環境改善做出了貢獻。“我們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,通過技術創新和多方合作,推動園區循環化改造,以污染物資源化利用提升產業耦合度。2025年,計劃新增產業鏈關鍵補鏈項目,促進工業綠色發展。”竹根灘鎮鎮長李晨表示。
垃圾分類:多元舉措齊發力,打造清潔宜居家園
垃圾分類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,我市在這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。
園林街道辦事處金橋郡小區兩組全智能垃圾分類箱,自2021年投入使用以來,小區居民已經把生活垃圾分類當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生活垃圾分類正確率在80%以上,參與率達到90%,小區環境得到明顯改善,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水平提高。
在金橋郡小區內,路邊的垃圾桶十分醒目,不同顏色的垃圾桶清晰地標記著“可回收物”“有害垃圾”“廚余垃圾”和“其他垃圾”。
“為了加強垃圾的分類收集,我們加大了宣傳力度,通過在社區內張貼宣傳海報、開展垃圾分類知識講座等方式,提高居民的分類意識。剛開始推行時,很多居民不太理解,覺得麻煩,但經過我們的耐心引導和講解,現在,越來越多的居民能夠自覺進行垃圾分類投放。”社區工作人員介紹。
近年來,我市在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方面取得顯著進展,形成了“前端分類、中端轉運、末端處置”的全鏈條體系。為了確保垃圾分類后的有效處理,我市還建設了多個高效的垃圾分類處理設施: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,日處理能力600余噸,2024年累計焚燒生活垃圾18.96萬噸,無害化處理率達100%,配套建設飛灰填埋場,已無害化填埋飛灰1.94萬噸,并推進生態修復工程;城區17座垃圾壓縮站日均轉運50余車次,配置11臺轉運車,實現“日產日清”,2024年升級楊市壓縮站設備,新增移動壓縮設備和勾臂箱,提升轉運效率;餐廚垃圾應急處置中心,日處理餐飲單位廚余垃圾約15噸,生態循環產業園餐廚垃圾處置項目已完成設備調試,即將投入試運行。
“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實踐,我市的垃圾分類工作成效顯著。2024年,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%,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97.2%,農村環境整治覆蓋率達87%。2025年,將推進生態循環產業園全面運營,深化‘無廢城市’建設,探索碳達峰路徑,打造全省垃圾分類示范城市。”市城管執法局黨組成員、副局長胡飛表示。
綠色出行:公交優先、慢行系統與新能源協同發展
走在城區的街頭,一種綠色、便捷的出行氛圍撲面而來。在公交站點,記者看到市民們有序地排隊候車,嶄新的公交車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。
潛江火車站公交站是重要的交通樞紐,包括208路、201路、C02路、215路、L08路等常規線路、城鄉公交線路的公交車在此??浚粩酀M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。
“一直以來,我市非常重視公共交通的發展,不斷優化公交線路,增加公交車輛的投放。”市公交公司黨委委員、副總經理鐘偉介紹,截至2024年9月,全市已實現建制村公交覆蓋率100%,并構建了覆蓋城市、城鎮、鎮鎮、鎮村四級的公交一體化網絡。其中,新能源公交車占比100%,共購置576輛純電動公交車,配套建設3個綜合性公交樞紐站、14座充電站及160個充電樁;開通旅游專線(如202路、203路等),串聯中國龍蝦城、曹禺文化旅游區等景點,助力文旅發展,年客運總量2189萬人次,顯著提升居民出行便利性。
近年來,我市通過政策支持、設施建設、補貼激勵等多維度措施,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。為有效緩解新能源車主的“里程焦慮”,我市通過統籌規劃、政策支持、市場化運作等方式大力推進新能源充電樁設施建設, 目前,累計建成新能源充電樁1110個以上(含私人充電設施),2024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顯著提升,公交電動化助力綠色出行,年減排二氧化碳超5000噸。
“目前,我市已形成‘城市面狀+公路線狀+鄉村點狀’的充電基礎設施布局,覆蓋城區重點交通點、老舊小區及部分農村地區。2025年,將重點推進充電樁下鄉和老舊小區改造,打造全省新能源示范城市。”市城捷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迪表示。
如今,在綠色低碳環保工作上的點滴匯聚,已成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。未來,我市將繼續秉持綠色發展理念,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之路,以更加扎實的舉措、更為高效的行動,為子孫后代守護潛城綠水青山,繪就一幅更加絢麗、持久、和諧的生態畫卷。

潛江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位于總口管理區陶河嶺辦事處,每日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達600噸,為全市提供可再生能源,每天可發電25萬度。通過焚燒發電和資源回收,實現了生活垃圾減量化、無害化和資源化。
一直以來,我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之路,節能降耗、垃圾分類和綠色出行等方面治理成效顯著,高顏值生態宜居城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,綠水青山成為全市人民的“幸福不動產”。
節能降耗:“智慧”與“行動”并進 守護綠水青山
近年來,在工業領域,全市掀起了一場節能改造的熱潮。
位于北門曹禺公園梅苑的充電站是超級快速汽車充電站,可同時供16輛車充電。目前,我市已布局多座超級快充站,如潛陽中路、東荊花園、百里長渠等站點,單樁最大功率達360kW,充電速率較普通樁提升8倍。
“我們一直積極響應政府號召,致力于工業節能改造,引進了先進的節能技術和設備,對生產流程進行了全面優化。過去,我們的生產能耗較高,資源利用效率也有待提升?,F在,通過智能化設備和節能工藝的應用,不僅生產效率大幅提高,單位產品能耗較之前降低了約20%。這不僅為我們節約了生產成本,更是為環保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。”潛江新億宏有機化工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張龍基介紹。
除此之外,在建筑節能方面,我市摸索出一套獨具特色的方法與策略。在新開發的天恩·杰座小區,記者了解到,這里的每棟建筑都嚴格按照建筑節能標準進行設計和施工,以“滲、蓄、凈、用、排”為核心理念,通過透水鋪裝、下沉式綠地和雨水收集系統,實現雨水資源化利用,減少內澇風險,打造可持續社區。
“從外立面的保溫材料選擇,到屋面的隔熱處理,再到屋內節能燈具和節水器具的配備,我們都精心考量。”該小區建筑工程師表示,“這樣的設計讓居民在入住后既能享受舒適的居住環境,又能明顯感受到較低的能源消耗。同時,我們在小區的景觀設計中,也充分考慮了雨水收集和自然通風等因素,進一步提升了整個社區的生態性能。”
同時,我市鼓勵企業利用余電上網政策,將生產過程中的余電上網銷售,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。在竹根灘鎮的工業園區,記者看到,多個分布式能源項目如太陽能光伏發電設施隨處可見。據介紹,分布式能源項目的建設,有效解決了企業的部分用電需求,減少了對外部能源的依賴,為我市環境改善做出了貢獻。“我們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,通過技術創新和多方合作,推動園區循環化改造,以污染物資源化利用提升產業耦合度。2025年,計劃新增產業鏈關鍵補鏈項目,促進工業綠色發展。”竹根灘鎮鎮長李晨表示。
垃圾分類:多元舉措齊發力,打造清潔宜居家園
垃圾分類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,我市在這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。
園林街道辦事處金橋郡小區兩組全智能垃圾分類箱,自2021年投入使用以來,小區居民已經把生活垃圾分類當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生活垃圾分類正確率在80%以上,參與率達到90%,小區環境得到明顯改善,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水平提高。
在金橋郡小區內,路邊的垃圾桶十分醒目,不同顏色的垃圾桶清晰地標記著“可回收物”“有害垃圾”“廚余垃圾”和“其他垃圾”。
“為了加強垃圾的分類收集,我們加大了宣傳力度,通過在社區內張貼宣傳海報、開展垃圾分類知識講座等方式,提高居民的分類意識。剛開始推行時,很多居民不太理解,覺得麻煩,但經過我們的耐心引導和講解,現在,越來越多的居民能夠自覺進行垃圾分類投放。”社區工作人員介紹。
近年來,我市在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方面取得顯著進展,形成了“前端分類、中端轉運、末端處置”的全鏈條體系。為了確保垃圾分類后的有效處理,我市還建設了多個高效的垃圾分類處理設施: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,日處理能力600余噸,2024年累計焚燒生活垃圾18.96萬噸,無害化處理率達100%,配套建設飛灰填埋場,已無害化填埋飛灰1.94萬噸,并推進生態修復工程;城區17座垃圾壓縮站日均轉運50余車次,配置11臺轉運車,實現“日產日清”,2024年升級楊市壓縮站設備,新增移動壓縮設備和勾臂箱,提升轉運效率;餐廚垃圾應急處置中心,日處理餐飲單位廚余垃圾約15噸,生態循環產業園餐廚垃圾處置項目已完成設備調試,即將投入試運行。
“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實踐,我市的垃圾分類工作成效顯著。2024年,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%,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97.2%,農村環境整治覆蓋率達87%。2025年,將推進生態循環產業園全面運營,深化‘無廢城市’建設,探索碳達峰路徑,打造全省垃圾分類示范城市。”市城管執法局黨組成員、副局長胡飛表示。
綠色出行:公交優先、慢行系統與新能源協同發展
走在城區的街頭,一種綠色、便捷的出行氛圍撲面而來。在公交站點,記者看到市民們有序地排隊候車,嶄新的公交車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。
潛江火車站公交站是重要的交通樞紐,包括208路、201路、C02路、215路、L08路等常規線路、城鄉公交線路的公交車在此??浚粩酀M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。
“一直以來,我市非常重視公共交通的發展,不斷優化公交線路,增加公交車輛的投放。”市公交公司黨委委員、副總經理鐘偉介紹,截至2024年9月,全市已實現建制村公交覆蓋率100%,并構建了覆蓋城市、城鎮、鎮鎮、鎮村四級的公交一體化網絡。其中,新能源公交車占比100%,共購置576輛純電動公交車,配套建設3個綜合性公交樞紐站、14座充電站及160個充電樁;開通旅游專線(如202路、203路等),串聯中國龍蝦城、曹禺文化旅游區等景點,助力文旅發展,年客運總量2189萬人次,顯著提升居民出行便利性。
近年來,我市通過政策支持、設施建設、補貼激勵等多維度措施,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。為有效緩解新能源車主的“里程焦慮”,我市通過統籌規劃、政策支持、市場化運作等方式大力推進新能源充電樁設施建設, 目前,累計建成新能源充電樁1110個以上(含私人充電設施),2024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顯著提升,公交電動化助力綠色出行,年減排二氧化碳超5000噸。
“目前,我市已形成‘城市面狀+公路線狀+鄉村點狀’的充電基礎設施布局,覆蓋城區重點交通點、老舊小區及部分農村地區。2025年,將重點推進充電樁下鄉和老舊小區改造,打造全省新能源示范城市。”市城捷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迪表示。
如今,在綠色低碳環保工作上的點滴匯聚,已成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。未來,我市將繼續秉持綠色發展理念,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之路,以更加扎實的舉措、更為高效的行動,為子孫后代守護潛城綠水青山,繪就一幅更加絢麗、持久、和諧的生態畫卷。
2025-03-31 關注: 來源:潛江資訊網